天津寶坻區傳承“工匠”精神 培樹技術“藍領

工匠精神 寶坻工匠 叉車大賽

中記聯網訊 近年來,天津寶坻區以“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為抓手,弘揚“工匠精神”,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緊扣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比例,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叉車PK秀精湛技能

“沒想到叉車比賽還能這樣搞”。

沒想到的是說這話的是全市最權威的叉車技術考評專傢,作為第二屆“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叉車司機決賽的裁判,他們也贊嘆於比賽的激烈和精彩。

7月5日,在第二屆“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叉車決賽現場,比賽還沒有正式開始,列隊自我介紹的選手們就讓人感受到瞭新時代寶坻技術工人的底氣和追求。16名精神抖擻的參賽選手全部來自全區不同的生產企業。

比賽正式開始,場地內機聲隆隆,看似傻大笨粗的叉車接連不斷地完成輕盈靈巧的動作。比賽包括三個環節。在考驗路面駕駛技術的“千裡迢迢”環節中,選手們既要以最快速度穿越重重障礙,又要盡量避免叉車搬運的水桶裡的水溢出。

考驗操控技能的“叉車投籃”和“更上一層樓”兩個環節對抗性更強。參賽選手兩兩對決,看誰投籃又準又多,碼放四腳托盤又高又直。在選手的操控下,兩根叉齒猶如兩條靈活的手臂,取、送、投、碼,各個動作一氣呵成。伴隨著場外觀眾的歡呼聲,選手你追我趕,各展絕技。

兩個小時比賽高潮迭起,精彩不斷,參賽選手充分展示瞭高超的駕駛水平。比賽最終決出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本場比賽項目設置科學新穎,環節銜接緊湊,選手基本功紮實,比出瞭選手的最高水平。”現場裁判表示。

一年一賽平臺大,一賽一年看點多。“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迄今為止已舉辦瞭兩屆。大賽始終聚焦重點領域,對接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和職工需求,不斷創新形式和內容。

“就這次叉車比賽來說,首先,優化項目設置。在充分考慮選手水平的基礎上,變單車表演為雙車比拼,增強競技性和觀賞性,同時用道具和設施增加比賽的趣味性。其次,擴大比賽覆蓋面。通過基層工會特別是企業工會廣發‘英雄帖’,發揮農機化學校的培訓優勢,把更多一線職工吸引到比賽中來。全區各大工業園區基本都有選手進入決賽,通過比賽帶動瞭廣大企業的技術練兵。”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孫雅梅介紹說。

以賽代訓以訓促賽

“提升職工素質,打造人才高地”可操作性的“龍頭”,便是先把職業技能大賽開展起來。

十年中,這項賽事舉辦的工種單項比賽超過150項次,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參賽者既有企業員工,也有自主創業人員,還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總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

最近幾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寶坻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的形成,對產業工人的知識結構、技能素養提出瞭新的更高要求。而另一方面以“互聯網+”為主要特點的新興業態層出不窮,給創業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技能素質提出挑戰。適應變化,賽事主辦方的站位也不斷提高,技能大賽升級為“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大賽功能、水平全面升級。

在項目設置上,他們始終堅持聚焦產業需要,對接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和職工需求。設置項目有汽車修理工、數控車工、育嬰員、保育員、無人機操控師、西式面點師、青年電子商務、農殘檢測等這些寶坻發展最急需、自主創業最實用的工種和技術比賽。

“大賽不是簡單的選拔評比,培訓培養貫穿比賽全過程是大賽最顯著的特點。”區總工會副主席宋金亮介紹說。

“商品攝影也要講究藝術性,要在真實的前提下綜合運用佈光、置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突出商品質感和細節,傳播消費的文化內涵……”“暴款單品的成功關鍵在於推廣的初期,與百年老店的深沉積累相比,短時間內的口碑快速形成是電子商務的顯著特點……”

日前,在第十期寶坻青年電子商務培訓班上,老師全新的理念,實用的技巧,結合實際操作的講解,讓學員們對電商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現場老師介紹說,培訓班為期45天,共有45名參賽的青年通過初選,順利參加培訓,接下來,學員們將在9月份參加“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青年電子商務大賽決賽。據瞭解,青年電子商務培訓班已累計培訓學員500餘名,除自己進行互聯網創業外,還有一部分學員順利進入到瞭區內外的大型電商企業就業。

再比如月嫂培訓,據介紹,幾年前,寶坻本地人請月嫂要到北京、天津市區等周邊大城市。瞭解到這一情況,大賽組委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連續多年設立月嫂比賽項目並結合區婦聯、人力社保等部門敞口開辦月嫂培訓班,有普及、有拔尖、有宣傳、有推薦,高水平的寶坻月嫂群體迅速形成,不僅滿足瞭本地需求,很多月嫂還進入京津,提供高水平服務。在當時,這些普通女性的月薪都達到瞭8000元以上。

從“菜鳥”到技術大拿

近年來,植保無人機施藥精準、省時省力等優勢被越來越多的農戶認可,植保飛防行業迅速興起,無人機“飛手”也成瞭緊缺的新型農業人才。

“我的夢想就是操控自己的無人機自由地翱翔在寶坻大地的上空,是工匠大賽讓我放飛瞭夢想。” 無人機“飛手”王瑞鑫認為是大賽成就瞭現在的自己。

27歲的王瑞鑫從小就是一個飛行迷,但始終沒能受到系統的無人機操控培訓。2017年,無人機操控技術首次被列為工匠大賽項目並依托區農機化學校開設專業的培訓課程。王瑞鑫報名參加瞭區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全面學習多旋翼無人機構造原理、農業植保機的使用與常見故障排除、飛防植保規范流程等內容並在首屆寶坻工匠培育選樹大賽無人機操控師比賽中脫穎而出。這個接觸無人機駕駛行業才一年的小夥子,拿下瞭定點起降、矩形航線飛行、紮氣球和定點投擲四個考核項目的最高分。由此王瑞鑫選擇成為瞭一名植保飛手。

普通農傢姑娘王俊嶺在參加大賽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制作的西點能夠成為寶坻區最大酒店的招牌。多年前,擔任京津新城凱悅酒店庫房管理工作的王俊嶺,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西餅制作吸引,便申請轉崗學習手藝。經過幾年勤學苦練,她的作品造型口味都有很大的提升。但因為沒交流展示的機會,王俊嶺依舊隻能給別人打打下手。去年王俊嶺報名參加工匠大賽西點師比賽,她的手藝和參賽作品受到我市西點大師們的一致好評,被評為“金牌工匠”,在寶坻西點界一炮而紅。回到酒店,王俊嶺開始被安排制作主打西點,一經推出就廣受京津遊客的青睞。酒店負責人主動為王俊嶺升職加薪。“通過比賽,我學習到瞭很多,也收獲瞭很多,我將繼續努力,做出更加精致美味的西點。”王俊嶺感言。

據介紹,根據產業發展、社會、職工和賽事本身發展的需求,大賽始終處於不斷完善之中。進入“工匠”階段,大賽組委會提出,敞口吸納有意向單位為大賽成員單位,增加項目難度和觀賞性,進一步挖掘技能型領軍人才;支持街鎮、企事業單位申辦二級賽事。以大賽的開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推動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引導全區廣大職工學技術、鉆業務、比技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為寶坻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記者王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othooche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